近年來開展紅薯淀粉設備加工項目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關注,紅薯深加工成為發展綠色保健食品的典范,紅薯深加工低投入、風險小、利潤高可延伸發展至產業鏈的商機。
紅薯淀粉設備的工藝流程
(1)原料預處理:紅薯收獲后,通常將它切成片狀或絲狀,經過日曬或火力干燥后,制成紅薯干。這種紅薯干在加工和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混入各種雜質,所以必須經過預處理。預處理有干法和濕法兩種。干法是采用篩選設備和風選設備。濕法處理是用洗滌機或洗滌桶。
(2)浸泡:為了提高淀粉出率可以采用堿水浸泡。一般用飽和石灰乳或1%稀堿液加入浸泡水,使ph值為10-11。浸泡時間約12小時,溫度控制在35-40攝氏度。浸泡后,甘薯片含水量為60%。
(3)破碎和磨碎:浸泡后的甘薯片隨水進入錘片式粉碎機進行破碎,達到一定的細度,穿過篩孔排出機外。薯干在粉碎過程中瞬時溫度升高,部分淀粉易受熱糊化,以致在過篩時,影響淀粉和薯渣的分離;在流槽分離時又不易沉淀,導致次粉增加,影響好粉產出率。為了防止一次粉碎處理易使淀粉糊化,可以采用兩道粉碎,分道過篩的工藝流程。即薯干經第一道粉碎,進行過篩,然后經第二道粉碎處理,再行過篩。在粉碎過程中,為了低瞬時溫升,根據各道粉碎粒度不同,調整粉漿濃度,頭道為3-3.5波美度,二道為2-2.5波美度。同時采用均料器控制紅薯干的進量,均衡粉漿,避免粉碎機的過載現象,也利于流槽分離。
4)過篩:紅薯干經過粉碎后得到的紅薯糊又稱料液,必須進行過篩,分離出渣子,即纖維。通常采用平搖篩,料液進入篩面,要求均勻過篩,不斷淋水,淀粉隨水穿過篩孔進入存漿池,而渣子留存在篩面上從篩尾排出。篩布為120目尼龍布。在過篩過程中,由于料液中含有果膠等粘稠物質滯留在篩面上,影響篩子的分離效果,因此,篩布應經常洗刷,以保證篩孔暢通。
紅薯淀粉設備的烘干系統運行主傳動、鋼絲繩、鏈條吊掛裝置、鋼結構散熱吊風扇、排潮風機、蒸汽加熱管、傳感器、溫濕度檢測控制儀、電器控制柜等組成。
從紅薯淀粉設備系統的成熟讓紅薯淀粉生產的流程更加的系統化,也使得生產出來的紅薯淀粉設備種類變多,可以符合多種人的口味選擇,滿足更多人的需求,紅薯淀粉設備的系統也讓紅薯淀粉的發展更加快速,推動發展。 |